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发布日期:(2017/9/26) 点击次数:2230 |
|
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,是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。发病率一般为3-5%,严重的可达30%以上。个别地块甚至达80%以上。青枯病一旦发生,全株很快枯死,一般只需5-8天,快的只需2-3天。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,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。 一、危害症状
玉米青枯病是土传病害,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,这些病菌能够长期存在土壤中,会以菌丝体、卵孢子、厚垣孢子形式在土壤和未腐熟的农家肥中、植物残体中越冬。 二、发病规律 青枯病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、生育期、种植密度、田间排灌、气候条件等有关。一般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后,尤其是种植密度大,天气炎热,又遇大雨,田间有积水时发病重。最常见的是雨后天晴,太阳暴晒时发生。 1.降雨量: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,凡是7、8月间降雨多,雨量大,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,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,使9月上旬对该病抗性弱的玉米品种在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。 2.植株生育阶段: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,这是由于植株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,但到灌浆、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,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,就大量发病。
3.连作的玉米地发病重: 4.玉米品种不同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。一般感病品种发病早,发病重,对产量损失大,而抗病品种则相反。 三、综合防治 1、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: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,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。 ②轮作换茬:重病地块与大豆、红薯、花生等其他作物轮作,减少重茬。 ③控制菌原:及时消除病残体,并集中烧毁。收获后深翻土壤,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。 ④加强栽培管理: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、培土,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,及时排出田间积水。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~4000公斤,纯氮13~15公斤,硫酸钾8~10公斤,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。 2、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:玉米种子种衣剂包衣,因为种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,一般用量为种子量的1/40—1/50。 ②药剂防治:用25%叶枯灵加25%瑞毒霉粉剂600倍液,或用58%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。发病初期选用65%代森锰锌1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、70%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淋,一般视病情每隔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(孙建红) |
|
上一篇:2019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接近常年 警惕迁飞性害虫局部重发 | 下一篇:玉米抗旱栽培的技术要点 |